一、沿被保護管道
· 均勻分布:一般每隔一定距離應設置一個測試樁,通常間距在 500 - 1000 米左右。對于長距離輸油輸氣管道,可根據管道的重要性、土壤腐蝕性以及管道運行狀況等因素適當調整間距。如在土壤腐蝕性較強的地段,間距可適當縮短至 300 - 500 米,以便更頻繁地監測管道電位變化。
· 管道關鍵部位:在管道的彎頭、三通、閥門等部位,以及管道穿越河流、公路、鐵路等特殊地段,應增設測試樁。這些部位由于應力集中、介質流動變化等原因,更容易發生腐蝕,需要重點監測。例如,在管道穿越公路的兩側,應各設置一個測試樁,以便及時發現因穿越施工或車輛荷載等因素導致的管道保護電位異常。
二、考慮土壤環境
· 土壤特性變化處:當土壤的電阻率、含水量、酸堿度等特性發生明顯變化的位置,應安裝測試樁。因為土壤特性的差異會影響陰極保護電流的分布和管道的腐蝕速率,在這些位置設置測試樁能更好地了解不同土壤環境下管道的保護情況。例如,在從砂土區進入黏土區的管道過渡段,應設置測試樁。
· 避免干擾源:測試樁應遠離大型電氣設備、變電站等可能產生電磁干擾的場所,距離一般不小于 50 米。同時,也要避免安裝在地下雜散電流密集的區域,如靠近地鐵軌道、大型工廠的直流供電系統等地方,以免影響測試數據的準確性。
三、結合地形地貌
· 地勢起伏處:在管道沿線的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如山坡、山谷等,應設置測試樁。因為在這些位置,管道所受的應力和土壤壓力不同,可能導致管道的腐蝕情況有所差異,通過設置測試樁可以及時掌握管道在不同地勢條件下的陰極保護效果。
· 便于操作維護:測試樁應安裝在便于到達和操作的位置,如靠近道路、田埂等,周圍應留有足夠的空間,方便測試人員進行電位測量、電流測試等操作,以及后續的維護和檢修工作。一般要求測試樁周圍至少有 1 - 2 平方米的平坦區域。同時,要避免將測試樁安裝在易被水淹、易受機械損傷或易被建筑物遮擋的地方。
|